当高校向公众打开大门 校园文化更需辐射全社会m6米乐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31 23:12:21

  1月13日,“习文化思想与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分论坛现场。荆仁科/摄

  今年1月,11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砂糖橘”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游学,参观了航天馆、暖廊,观摩了智能车展示和模型火箭发射等,了解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的故事,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报国的“种子”。

  1月13日,在由中国青年报社、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习文化思想与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梦晗提到,“学校在构建文化浸润场域的同时,也在扩大文化宣传,带动青年学生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李梦晗谈到,学校策划推出的“暴雪中的暖廊”系列视频火爆全网,航天日主题大直播累计观看人次更达1000万。在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亮相的“哈工大中心”,作为全国高校第一个在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品牌形象展示平台,受到欢迎,覆盖参观人次超120万。

  校园文化在互联网上“火出圈”,从线上到线下,当高校打开大门,校园文化又该如何辐射全社会?

  近日,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发布通知,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的方式进入校园。大学校园开放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文化不仅仅要辐射校园师生,更重要的是辐射全社会,甚至还要传播至全世界。”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李馥华分享说,该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长宁校区早已拆除了围墙,m6米乐最大程度融入社会公共空间,如今已是市民和游客热捧的“网红打卡点”。

  她提到,位于该校长宁校区内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在参观校园时,不仅可以重温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故事,更能了解百年校园所承载的红色故事。在她看来,“校园开放”打开了公众视野,高校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抓手、以环境文化为载体、以形象文化为表达,整体性、系统性、特色化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李梦晗介绍,自2023年8月起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游客们纷纷走进哈工大校园和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第一校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和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背后的故事。

  “当越来越多的公众进入校园,通过参观展览、合影留念的方式,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红色党史、校史故事。”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昊表示,在校园开放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挖掘深层次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建设的研究体系、教育体系、传播体系,进而增强校园师生以及社会人员的价值和情感认同。

  这一点也得到了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正芳的认同。她认为,大学校园已成为文化输出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尤其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比如,长沙理工大学充分利用交通工程领域的专业优势,在“三全育人”教育基地开设了“一条公路的生命历程”“大国工匠精神”等主题模块,面向社会进行科普和研学实践,已举办近200场中小学特色思政研学活动。

  “大学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如今,校园景观、人物雕塑、广场道路逐渐成为校园精神的另一种‘写法’,公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一所高校的深厚底蕴。”张昊说。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萌芽提到,河南拥有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线下沉浸式教学也成为他们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他们还着力培育一支能在网络空间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队伍,目前已初见成效。

  “未来还要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各个领域的中青年优秀学者,让他们走向网络空间,走向社交媒体去传播文化,来体现大学的文化辐射力与社会影响力,这个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杨萌芽说。